中心动态

News

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中心动态 >> 正文

贵阳学院泰国研究中心举办2022东盟教育交流周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2022-11-10    作者:泰国研究中心     来源:     点击:

2022年11月5日上午,泰国研究中心在一教三楼303会议室召开贵阳学院泰国研究中心2022东盟教育交流周学术论坛(线上)。此次论坛,邀请了9位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论坛围绕“中泰经贸合作”“中泰关系”“东南亚华侨华裔反哺行为与路径新探索”“泰国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现状”等方面进行分享交流,贵阳学院泰国研究中心所有成员,以及部分在校学生全程参与了此次论坛,线上人数也一直保持在50人左右。

会议首先播放了贵阳学院泰国研究中心的宣传片,之后,由孙德高主任致词并宣布此次学术论坛正式开幕。会议共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由杨菁博士主持,下半场由郭光明博士主持。

放中心宣传片

上半场学术交流的第一位主旨发言嘉宾是来自云南省社科院泰国研究所所长、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泰国研究所的余海秋所长,余所长分享的主题是“RCEP助力中泰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他首先回顾了从1975年中泰建交以来整个中泰经贸合作发展经历的五个阶段,然后分析了中泰合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个人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余海秋老师发言中

第二位主旨发言嘉宾是来自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泰国研究所名誉所长、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编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周方冶副研究员,周老师分享的主题是“百年变局下的中泰关系”,他首先对中泰的发展进行了梳理,然后系统分析了中泰关系面临的几项挑战,最后对泰国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周方冶老师发言中

第三位主旨发言嘉宾是来自莆田学院的庞国雄老师,庞老师同时还是莆田市秀屿区归国华侨联合会海外顾问。他分享的主题是“东南亚华侨华商反哺行为与路径新探——以莆田籍新加坡华侨华商反哺家乡经济为研究”。庞老师以莆田地区新加坡华侨华商反哺家乡经济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做好政策沟通、拓展产业合作、深化经贸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设立华侨华商先行试验区、创建产业合作园区和新建文创小镇等几种途径,来助力实现华侨华商反哺家乡经济的伟大创举。

庞国雄老师发言中

第四位主旨发言嘉宾是来自川登喜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东盟国际贸易研究中心的曹思远老师,曹老师分享的主题是“泰国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现状”。他将泰国的汉语教学分为“专业汉语”和“业务汉语”,并详细介绍了泰国主流高校“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的分布情况,最后,曹老师还分享了汉语教育在泰国的发展前景。

曹思远老师发言中

上半场共有四位主旨发言嘉宾,在曹老师发言结束后,论坛进行了线上合影。

论坛合影

下半场共有五位主旨发言嘉宾。第一位主旨发言嘉宾是来自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赵文静老师,赵老师分享的主题是“新征程中泰文化交流留学生新要求”。她仔细梳理了赴泰留学生的发展历程,以及人数增长情况。并提出新征程下,我们的留学生事业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维护好中国形象,为地区和平和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

赵文静老师发言中

第二位主旨发言嘉宾是来自贵州师范学院国际处的张彬副处长,张处长分享的主题是“新时期泰国华侨华人社团对泰中关系的积极作用”。她首先介绍了在泰华侨华人社团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这些社团成立的历史及发展原因;接着,张处长还分析了华侨华人社团对中泰经济关系的积极建构作用;最后,张处长和大家分享了泰国的一些典型华侨华人社团,比如潮州社团、华青社团等。

张彬老师发言中

第三位主旨发言嘉宾是来自广西大学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的江涛老师,江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后疫情时代泰国的经济复苏政策”。她首先通过数据分析了新冠对泰国经济的影响,然后详细介绍了泰国的经济复苏政策,重点是其中的开放政策。最后,江老师还分析了泰国这些经济复苏政策的实施效果。江老师长期致力于泰国社会的实时观察与跟踪,此次的论坛发言,给大家展示了很多泰国社会的最新资讯。

江涛老师发言中

第四位主旨发言嘉宾是来自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的齐菲老师,齐老师分享的主题是“东南亚华语与华语教育”。她先是详细梳理了“大华语”的概念与内涵,接着围绕“大华语与华语教学”,分别从“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层面,阐述了华语教育的内部差异。最后,齐老师对“华语教学在地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齐菲老师发言中

最后一位主旨发言嘉宾是来自贵州黔南经济学院的朱海晶老师,朱老师分享的主题是“论两版《明史稿·外国传》的暹罗书写”。他通过两版《明史稿·外国传》的书中记载,还原了很多与泰国有关的历史事实,并展示了一些与国内主流观点不一样的研究视角。

朱海晶老师发言中

论坛闭幕式由贵阳学院泰国研究中心的孙德高主任主持,他首先感谢了参与此次线上论坛的各位嘉宾及在校学生,疫情之下,大家仍抱有极高的学术热情,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希望各位线上嘉宾,未来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中心的工作。